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大理频道 >> 要闻 >> 正文
祥云大营:昔日穷乡僻壤 今日金字招牌
发布时间:2018年12月13日 17:22:29  来源: 云南网-大理日报
分享至:

  原标题:昔日穷乡僻壤 今日金字招牌——祥云大营改革开放40年发展纪略

  祥云县禾甸镇大营社区位于禾甸镇东部,距县城40公里。上世纪九十年代因盛产松茸被外界认知,近年则因“哑巴会”被人们所熟悉。但在40年前,“大营”却是落后封闭的代名词。

  改革开放前,粮食和交通是拦在大营面前的两座大山。当时,全村虽有水稻1100多亩,但亩产就三四百斤,好多人还要吃棠梨花充饥;没有一条进村的公路,出趟门非常不容易。

  1981年,大营在全乡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群众饭桌上的大米慢慢多了起来。

  1984年至1985年间,大营发生了一件大事——修公路。全村700多劳动力,拿锄头挖出一条18公里的进村道路。第二年,村里有了第一辆汽车,以物换物不再被大山局限。

  1988年以前,大营不通电,晚上都是点松明火。1988年,全村群众人背马驮把电线杆架满山头。第二年,村里有了第一台黑白电视机。

  1990年,外地商人开始到大营收购松茸,每公斤2000元的价格,让松茸成为大营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也让外面的人知道大山深处有个村叫“大营”。

  1995年,学校成为全村人关注的重点。全村群众手抬肩扛,历时3年,建起了村里第一座砖混建筑——教学楼。

  1996年,村里四处筹措到5万元,以“交流会”的形式举办“哑巴会”,相对封闭的思想被冲开一条缝隙,掀起了外出务工热潮。

  2000年村改委,村委会干的第一件事就是修学校。向县里争取到7万元,加上群众集资的2800多元,建了学生宿舍和围墙。

  2002年,县里开始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村里有了200多台电视机,为大营打开了认识世界的一扇窗。

  2003年,结合县里实施的“510”工程,村委会贷款7万元,买回蚕桑苗无偿提供给群众。经过两年的发展, 1100亩的蚕桑成为大营第一个支柱产业。

  2006年,“青春扶贫”工程规划300多万元,对进村道路进行扩宽改直,从此进村道路不再泥泞。

  2008年,村委会升级为社区,大营进入大跨步前进的时代:

  近十年来,累计投入5275.5万元,实施农村危房改造400余户,硬化村道45万余米,新建3个总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的广场和5个活动室,实施人畜饮水、教育均衡等一大批项目建设。

  2010年,举全村之力开发特色民族村寨——七宣村,打响“七宣哑巴节”的名声。

  近年来,全村发展蚕桑、核桃、生猪、黑山羊等支柱产业,年产值达2300万元;基于山区资源优势,引导群众采摘野生菌,每年户均增收4000元。同时,投入35万元开展劳动力转移和技能培训6期,培训900人次,实现转移就业530人,全村每年劳务经济收入约800万元。

  从1978年人均收入153元到现在人均收入8216元、村集体收入5.8万元,从土坯房蜗居到水泥房安居,从草鞋出村到轿车进村,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变迁,“大营”已成为祥云县的一块金字招牌。(杨家振 姜艳红)

责任编辑:范春艳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