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祥云县清华洞国有林场被确定为大理州国有林场改革试点。林场于2016年4月启动了试点改革,并于当年顺利通过省级考评验收。通过实施试点改革,林场机构得到充实,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林区基础明显改善,职工得到了实惠,改革的红利正逐步释放,为全州全面推进国有林场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
改革焕发新活力。清华洞国有林场成立于1957年7月7日,是祥云县唯一的国有林场。林场于2016年4月启动了试点改革,围绕保护生态、保障职工生活两大目标,明确核定了单位编制,主要承担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等生态公益服务职能,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实行场部——林区——哨所三级管理体制。清华洞林场经营范围位于城川坝四周,经营管理面积14.83万亩,权属全部为国有林,全场活立木蓄积量30.00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75.67%。
“以前,由于职责不清,实施精细化管理难度大。职工听说要改革,在思想上也还有些抵触情绪。”场长李万楷介绍说:“通过实施国有林场试点改革,提高了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大家的职责更加清晰,用制度管人管事更方便了。”
改革红利惠及于民。在试点改革中,祥云县清华洞国有林场始终坚持以改善民生、积极稳妥、保持稳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让林场职工在改革中受益、得实惠。“以前,我们进哨所基本上是骑单车、摩托,现在,大伙工资都涨了,还买了小车。我们的‘五险一金’和办公经费也得到了保障,还有500元的乡镇津贴。”说到改革的变化,林场职工朱跃武笑容满面。目前,林场参加改革的在职在编70名职工和39名退休职工全部纳入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参保率均为100%。
在试点改革中,清华洞林场得到了各级的关心支持,修缮了办公楼,林场先后投入100多万元资金,实施了管护站点用房、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5个营林区及水目山自然保护区管理所、1个护林防火瞭望台和14个森林资源管理保护哨所的条件得到明显改善。随着试点改革的红利进一步释放,林场争取到投资1173万元的农业综合开发国家储备林示范项目,为维护生态安全和木材安全提供保障。
体制机制更加健全。通过试点改革,公益林日常管护机制和森林资源保护培育不断完善。
在改革过程中,林场还制定了国有林场中长期发展规划、森林经营方案,建立完善了国有林场森林资源保护考核办法、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监管办法、国有林场森林资源有偿使用指导意见等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完善。
谈到今后的发展,李万楷充满了自信:“我们将加快国有林场产权确权登记颁证,狠抓造林质量,管好管活森林资源,创新森林经营模式,争取改革政策支持,为富民强场创造条件,推进一流现代国有林场建设,为林场的美好明天而不懈努力。”
通讯员 胡林果(大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