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有兴(右一)向挂钩帮扶他家的工作队员介绍外出带工情况。
“很感谢政府没有放弃我,想着我,帮助我。如果不是政府这样拉着我一步一步走,我还是那个颓废的张有兴,我的家庭还是贫困户。我今天的好日子都是共产党给的,谢谢你们”。很朴实的话,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经历人生大变,触底反弹脱贫致富的故事。
张有兴,男,42岁,家住祥云县普淜镇大井村普昌河。1990年与本村小自己5岁的李兰(化名)相识并迅速坠入爱河。相爱后,两人曾先后到新疆打工、到丽江开饭馆。在打拼的十年里,两人日子虽不算很富裕,但也算过得充盈自足。2005年,张有兴和李兰回到祥云登记结婚。婚后生活中二人相敬如宾,并一起前往广州打工。2010年,夫妻二人喜得一对龙凤胎,日子过得甜蜜又充满希望。
2013年的一天,张有兴像往常一样结束工作回到家,邻居告诉他,李兰带着一双儿女离家出走了。这个消息像晴天霹雳一样瞬间把张有兴打懵了。经过多番打听,张有兴在贵州省找到了妻子和一双儿女,经过一同前往的大井村委会工作人员从中帮助和协调,李兰愿意将一双儿女让张有兴带回抚养,但自己去意已决。之后,二人协商离婚。
妻子离开后,张有兴一蹶不振,对生活和未来失去了希望和信心。他不再外出打工赚钱,家中农活也不管不顾,整日浑浑噩噩,靠抽烟和喝酒打发日子。他父亲已于2003年因交通事故去世,失去主心骨的家庭靠着年迈的母亲在农田里劳作维持生计,家庭经济条件迅速衰落,生活入不敷出。2014年,脱贫攻坚工作全面展开,张有兴家被列为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由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刘文华负责挂钩帮扶。
刘文华说:“刚刚见到张有兴的时候,他整个人特别悲观,对什么都无所谓,也没有干劲。”通过刘文华和大井村“两委”班子多次分析研究,决定依托政策帮扶和个人鼓励带动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张有兴。刘文华作为驻村工作队长,直接住到了村上,每天在做好大井村脱贫工作之余,他都会去张有兴家和他一起聊天畅谈,替他疏解心结,鼓励他奋发向上。3年来,通过教育、医疗、产业发展、危房补助等政策帮扶,张有兴家建起了新房,儿女顺利就学,家里养起了牛羊,田里种起了烤烟,日子逐渐好转。张有兴又重新对生活充满了希望,他勇敢迈出家门,利用自己的特长到广大铁路复线建设工程和楚大高速公路复线建设工程等重点项目工地上打工,家庭收入慢慢稳定,2016年张有兴家顺利脱贫。
在工作之际,张有兴发现,本村许多劳动力苦于无工作机会,无稳定经济来源,导致贫困;而用人单位愁于招不到工。张有兴有了带领大井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念头,在他的对接下,许多贫困户和村民顺利找到工作,获得稳定收入。张有兴的工作性质也从打工转变为带工,他的收入也大幅上升,2017年家庭人均纯年收达11429元,生活越来越好。
通讯员 朱晓彤 文/图(大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