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永平县积极探索和推广产业扶贫新模式,促进贫困对象稳定增收,加快脱贫。截至目前,累计投入产业发展专项扶贫资金12905.16万元,依托产业发展全县脱贫人口累计达2236户7826人。
“互助金”点燃希望解困
永平县紧紧抓住被列为国家和省贫困村互助资金工作试点县机遇,用好用活国家扶贫资金,做到资金精准投放、措施精准到位,缓解农村金融发展滞后、金融产品不足和群众生产资金缺乏的问题。
龙门乡大坪坦村村民杨学明,以前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入了互助社之后,申请到了第一批产业发展互助金用来种植茶叶。如今他家的茶叶面积发展到了十七八亩,年茶叶收入达到5万多元,依靠种植茶叶实现了脱贫。
据大坪坦村党总支书记杨育志介绍,光是大平坦村就依托互助金发展生态茶19600亩,还建起了3个茶叶初制所,茶农年收入突破1000万元,人均收入超过7000元。
截至目前,永平县有互助社77个,覆盖7个乡镇68个村委会;参互农户4993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997户;财政累计投入互助资金2080万元,农户参互资金236.364万元,累计借出互助资金2258.364万元,大大缓解了贫困户发展资金难的问题。
“党支部+”抱团发展增收
杉阳镇积极探索“党支部+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贫困户”的路子,在以村级集体资金入股当地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同时,整合产业扶贫资金和沪滇合作产业发展资金,大力发展“股份合作”经济,将资金一次性入股当地实力较强企业,再根据12个行政村的人口数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数,进行折股量化,每年以10%的比例进行定额保本分红。
目前,永平县75个村(社区)已有61个村党支部牵头组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45个贫困村建立“党支部+龙头企业+贫困户”扶贫模式,培育扶贫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5个、农业龙头企业13家、家庭农场4个,18家民营企业结对帮扶37个村(其中贫困村25个),带动贫困户持续增收。
“创业园”带动就业脱贫
阿庆嫂食品有限公司是永平县杉阳镇农民工创业园区的一个企业,县、镇、村帮助公司解决了100多亩的蔬菜自然风干晒场和分拣区,并支持公司组建蔬菜合作社,以杉阳镇为中心,跨乡镇建设原料基地,吸纳当地农民特别是贫困劳动力进入公司打工。现在,阿庆嫂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经营业务已涵盖全县8个行政村,建立了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下辖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签约蔬菜种植户830户,拉动农民工就业3000多人,实现了订单生产、加工、销售,年总产值达3000万元以上。
永平县把“创业带动就业”“就业促脱贫”作为脱贫攻坚技能扶贫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杉阳镇建立了农民工创业园,通过扶持园区企业、合作社,带动返乡农民工一起创业,共同致富。截至目前,农民工创业园已累计扶持1028名农民工在“家门口”就地创业,孵化创业人员600多人,带动就业7860人,今年园区产值预计超过5000万元。
此外,永平县还建立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园,扶持电子商务孵化园,建立村级电商站点26个,覆盖人口75108人。与6家企业签订了肉牛、博南山鸡及农副产品收购合同,与“家乐福”、复旦大学后勤保障公司合作,通过电商拓宽了特色优势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通讯员 杨继红 特约记者 杨福军(大理日报)